近日,全省16个医疗机构被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我院肿瘤内科成为首批入选示范病房单位。该科室在不断为患者寻找治疗靶点、改善疗效的同时,也通过无痛病房的规范化建设和一系列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帮患者减轻痛苦。
疼痛是癌症晚期病人最常见也是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丧失治疗和生活的勇气。据介绍,“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被形象地称为“无痛病房”,创建目的就是规范、合理、高效镇痛,帮助癌痛病人走出误区,重视改善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冯水土副主任为病人进行疼痛指数测评
癌痛治疗规范化 等级测试很温情
50岁的顾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晚期患者,已经出现全身多发骨转移。经过治疗,癌症病灶控制住了,但全身疼得厉害。在海沧医院肿瘤内科,入院第一时间,医生就对她的疼痛进行评估,进行一天六次止痛治疗,每4小时进行一次动态疼痛评估,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并记录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止痛疗效明显,2天后,将顾女士的无痛治疗改为长效方案,每12小时服药一次。出院后,科室医务人员仍对她进行随访,继续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经过规范无痛治疗,顾女士现在已经进入治疗第五年了,癌症的疼痛未曾影响她的睡眠与情绪,她更能坚持依从医嘱,身体状况也不错。
顾女士只是海沧医院肿瘤内科癌痛规范化治疗患者的一个缩影。在海沧医院肿瘤内科,每个病房的墙上都挂着疼痛等级测试表,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痛感进行自我测试,通过和医生的交流后,制订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科学镇痛方案。
海沧医院党委副书记、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毅德说,很多人误以为得了癌症后疼痛是正常的,这是误区。实际上,癌痛治疗与肿瘤本身治疗同样重要,并相辅相成,止痛药物不会影响癌症本身的治疗。随着肿瘤的有效治疗,止痛药物有可能减少,甚至停药,不需要终生服药。也有患者担心,既然疼痛缓解那么快,使用的药物是否会具有成瘾性。
“目前采用的镇痛方案,都不具有成瘾性和依赖性。”肿瘤内科副主任冯水土告诉记者,“目前所用的药物治疗和以前不同,而且用药方式也与从前不同。之前采用的用药方式为按需供药,只有在病人疼痛的时候才用药,现在通过制订方案,实现按时用药,也就是在患者痛与不痛的情况下,都会根据评估状况按时用药,前提是这些药物不具有成瘾性和依赖性。”
陈毅德主任查房
最早设立肿瘤科 不断创新跨越发展
当然,能做好癌痛规范化治疗,与海沧医院在全市最早设立肿瘤科有直接关系。海沧医院的肿瘤科起源于鼓浪屿医院肺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就开始收治肺癌及各类早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00年,海沧医院肿瘤科独立建科,成为厦门市最早成立的肿瘤介入科及肿瘤内科,历经16年的发展创新,海沧医院在肿瘤治疗,特别是晚期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的发展,现为中华慈善总会多吉美患者援助指定医院、中国促进会凯美纳援助指定医院、福建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肿瘤内科主要诊疗的病种包括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胰腺癌、淋巴瘤等,并配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系统、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体外高频热疗机、区域循环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三维立体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系统、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冷循环微波刀、臭氧大自血治疗仪、超声刀、肺功能测定仪、一氧化氮分析仪等大型医疗仪器,可开展肿瘤化疗、肿瘤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癌症止痛治疗、CT定位下肿瘤内药物粒子及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等肿瘤微无创综合治疗;与放射科协作进行介入化疗加栓塞治疗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肝硬化病人警惕食管静脉曲张
64岁的陈先生,因上腹疼痛、伴有黑便,前往海沧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因其有肝硬化和食管静脉曲张病史,入院后,消化内科主任方慧祺为患者做了相关检查,并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后,暂时控制了陈先生的消化道出血。待陈先生病情相对稳定后,马上安排他做胃镜检查,发现陈先生除了食管静脉曲张外,还出现胃底静脉曲张,这次的黑便即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发的出血。如不加以干预,以后将可能频繁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而此类病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出血量大,药物止血困难较大,死亡风险高。为此,方慧祺主任与患者及家属的进行沟通、告知、答疑解惑后,为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完成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术后陈先生病情平稳,顺利出院。
方慧祺主任介绍,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http://www.a-hospital.com/index.php?title=%E5%86%85%E9%95%9C%E4%B8%8B%E9%A3%9F%E7%AE%A1%E9%9D%99%E8%84%89%E6%9B%B2%E5%BC%A0%E5%A5%97%E6%89%8E%E6%9C%AF&action=edit&redlink=1>,将曲张的静脉结扎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和预防出血的治疗方法。而内镜下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 <http://www.a-hospital.com/index.php?title=%E5%86%85%E9%95%9C%E4%B8%8B%E9%9D%99%E8%84%89%E6%9B%B2%E5%BC%A0%E7%BB%84%E7%BB%87%E8%83%B6%E6%B3%A8%E5%B0%84%E6%9C%AF&action=edit&redlink=1>是在胃镜直视下将组织胶注射到曲张的胃底静脉内,能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是有效控制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理想方法。
方慧祺主任提醒,肝硬化病人伴有食道静脉曲张时,饮食应细软、易消化。禁食粗糙、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勿食过热及含粗纤维过多的食物,特别注意避免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诱发出血;辛辣、香燥、油煎等食品可损伤胃肠黏膜,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对于肝硬化导致的静脉曲张大出血,内镜下治疗具有微创、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另外特别提醒,肝硬化的病人应该每年接受一次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食管或胃底是否有静脉曲张,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早接受正规治疗,可以避免大出血的意外。
警惕帕金森病---脑健康杀手魔掌从老年趋向中青年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近年来,帕金森病在我们的耳边、眼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名人患上帕金森病后,也使得这一疾病一次又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厦门市海沧医院神经内科李青主任提醒市民,帕金森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临床上帕金森病50岁以下早发型患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若出现运动迟缓、震颤、肌肉僵直、姿势异常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管理,事半功倍。
以为只是老年化,原来竟是帕金森
今年年初,来自漳州的的陈女士(化名,52岁)前来海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她于6年前开始出现下肢僵硬、走路缓慢症状,静止时左手指及下颌会不自主的抖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抖动加重,她以为这是步入老年化的正常现象,并没有重视。2年前她开始出现幻觉,老感觉眼前有个陌生人在行走,赶都赶不走,越看却心慌,跟家人述说,家人却以为她患上精神分裂症,让村里的诊所帮她开治精神失常的药,但症状仍时好时坏。1年前,陈女士逐渐出现走路、转身启动困难,并出现被害妄想症,老说有个陌生人拿着棍子在追她。虽然家属一再强调她看到的全是幻觉,但症状严重时,陈女士精神上仍倍受煎熬。病情发展到最后,陈女士竟然要拄杖行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接诊后,李青主任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仔细地查体,确诊陈女士患上的并非是精神疾病,而是帕金森病。随后,李青主任马上帮她制定详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陈女士病情明显缓解,到最后能独立行走,并逐步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后,李青主任嘱咐她长期服药,合理控制,定期复诊,并嘱咐家属细致看护。
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关键
李青主任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人脑的中脑部位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尽早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会出现不自主地震颤,肢体和躯干僵硬、动作迟缓和步态障碍,如行走时起步困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等,不同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以不同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症状为侧重。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包括精神症状如抑郁和焦虑等。
李青主任介绍,防范帕金森病,日常生活要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读报、听音乐、绘画等,不仅能延缓运动功能减退,还能有效延缓脑衰退。